close

金改實驗室金融創新靈感集散地

財經上下遊跨界找尋市場常識

發送郵件至zhengwu@thepaper.cn申請加入澎湃政務號或媒體團

科技湃讓我排油煙管清洗|餐廳排油煙管清洗們走近科學

澎湃商學院品牌課外書,生活經濟學

能見度能源行業最具穿透力的思想

牛市點線面簡單專業時尚的優美環保科技工程-靜電機安裝實例,靜電除油煙機安裝實例,靜電油煙處理機安裝實例財富平臺

地產界地產界所有你想知道的事兒

10%公司派發上市公司變革紅利

自貿區連線自貿區第台北清洗抽油煙機|台北清洗抽油煙機廠商一信息和服務平臺


曾經,默默無聞;如今,舉世矚目。
此前發佈的2008-2017中國主要城市發展速度排行榜,合肥以GDP年均33.25%的增速與貴陽領跑全國。
中國科學院和美國等多國大學聯合推出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合肥入圍全球發展最快的城市20強,位列12。
發展速度還是表象,合肥經濟發展的高科技含量和高質量更是令人嘆為觀止。
天鵝湖(資料圖片)
2017年1月,繼上海之後,全國第二個綜合性國傢科學中心“花落”合肥。
2017年4月,合肥成功獲批《中國制造2025》試點城市,躋身中國制造“國傢隊”。
2018年5月底,首屆世界制造業大會將在合肥舉辦,合肥將走進世界輿論場,與世界握手,與全球對話。
合肥,一個在中國經濟版圖中並不起眼的城市,近年來卻異軍突起,成為中部崛起的“領頭羊”和科技創新的全國“樣板”。這一波瀾壯闊變革的背後,潛藏著怎樣的成功密碼?
觸摸歷史的細節,才能知其深刻;遠眺未來的格局,方能曉其長遠。臨報采訪團南下合肥,駐足聆聽發展的脈搏,用心感受創新的魅力,全力解碼中部崛起的“合肥模式”。
“無中生有 小題大做”
江淮大地崛起“科技城”
“合肥是一座年輕的省會城市,原先是一窮二白的縣城,有個形象的說法‘三個5’,5平方公裡面積,5萬人口,外加5盞路燈。”合肥市科技局調研員趙政這樣說。這雖是合肥人的自我調侃,但也道出瞭合肥城市規模不大、基礎建設薄弱、產業基礎單一等先天性不足。
回望城市發展的關鍵節點,探尋發展背後的規律,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1969年,受國際關系影響,中國科技大學從北京進行戰略外遷。原定的幾個目標省份,先後婉拒。時任安徽主政者李德生主動表示,合肥願意接收。合肥人自己節衣縮食,對中科大卻付出瞭最大的誠意和力量。位於淮河以南不供暖的合肥給中科大裝瞭暖氣,專門批瞭個“科學島”給中科大搞科研。有瞭合肥的傾力支持,因為外遷損失瞭三分之二“傢當”的中科大得以迅速發展。中科大與合肥就像患難之交的摯友,相攜相扶,也彼此成就。合肥有瞭中科大,就像有瞭靈氣,整座城市從此打上“科技之城”的烙印,城市的科技底蘊愈來愈豐厚。
科學傢郭永懷在為中國科大的學生們上課(資料照片)。
科技成果要轉化為生產力還需要和企業進行對接,合肥萬事俱備,隻待東風。
2008年,因北京產業結構調整和自身效益不佳的京東方想在外地建設“液晶6代線”。同樣的故事再次上演,京東方一路南下,被很多地方婉拒,因為接納京東方不僅要出地,還要出錢,那時的京東方正在虧損,擴產需要接納地襄助。
別人眼中的“燙手山芋”,合肥卻視若珍寶,時任安徽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孫金龍帶人主動對接,要“娶”京東方進門。“京東方要在合肥上馬6代線”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多幹部表達瞭不解與困惑,“思想解放也不能冒失”“6代線技術不成熟”“沒聽說過這個產業,存在高風險”,一時間“京東方該不該落地”成為熱議。
眾說紛紜中,合肥市委果斷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市級領導班子成員,各部委辦局一把手全員參會,先聽液晶產業“科普”講座,後圍繞“京東方與合肥合作”進行“有一說一、發自肺腑”的討論。
10年後的今天,在見證瞭那場“激辯”的合肥日報總編輯助理、采訪中心主任汪競看來,不啻為合肥思想解放的一次高光時刻。“沒有那次決斷,合肥的科技產業發展至少滯後5年,或許到現在也不一定能夠破題。”
“坐而論道”後,合肥上下凝聚起共識,作出瞭一個現在看來依然需要足夠遠見和魄力的決定:市財政拿出150億元,以參股形式全力支持京東方在肥發展。
一年後,新中國成立以來合肥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落地。京東方為合肥制造業註入新的活力,集聚並帶動瞭上下遊75傢企業落戶,平板顯示產業的航母從這裡起航。
2015年,合肥平板顯示產業營收突破千億元關口,形成瞭“從沙子到整機”的完整產業鏈,成為全球唯一擁有6代線、8.5代線和10.5代線三條高世代線的城市。全球每5部智能手機,就有一塊液晶屏出自京東方;每10部平板電腦,就有3塊屏是京東方生產。隨著京東方在合肥的成功,曾經壟斷的日本液晶屏產業崩盤,夏普被迫賣身富士康。價格高高在上的液晶屏開始變得“物美價廉”,“中國屏”昂首走向世界。
鳥瞰京東方 記者 蘇玲 攝
“引”中科大、“娶”京東方,無中生有、小題大做,兩則故事、一個套路,合肥主政者的魄力、戰略眼光和勇於擔當,合肥人的熱情、真誠和付出成就瞭今天的“科技城”。
與此同時,合肥的城市邊界也在持續拓展。
2005年,面對“三個5”的城市發展困局,合肥市委發起瞭一場“大拆違、大建設、大發展”活動,不僅拆除瞭城鄉違建,為發展騰出足夠空間,更重要的是打破瞭思想禁錮,拆掉瞭幹部腦中的“官本位”思想,孕育瞭“創新基因”。
2011年,經過爭取,國務院批復地級市巢湖一分為三,市區居巢區、廬江縣並入合肥。合肥城市框架進一步拉開,開啟“擁湖發展”新時代,為“科技城”的崛起奠定瞭堅實的基礎。或許源於徽人的精明,合肥的城市基因裡自帶永不服輸、不甘人後的執著,兼有慧眼識珠、點石成金的智慧。
“科技為槳 智造為帆”
造就新時代“創新高地”
“以科技為漿,以智造為帆,造就這新時代的創新高地;以文明為經,以實幹為緯,劃動這新時代的大湖名城!”
在肥期間,“美麗合肥”詩文征文大賽正如火如荼進行,這首詩被網友評價“點出瞭合肥最深刻的內涵——創新”。
車行合肥市區,隨處可見“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創新之都、科技之城”的牌匾。陪同采訪的合肥日報記者蘇曉瓊表示,合肥是包拯和李鴻章的故鄉,“包公故裡、淮軍搖籃”曾是合肥的“名片”。近10幾年來,從“十一五”時提出工業立市,到黨的十八大後提出建設“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再到黨的十九大後提出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合肥歷屆班子都把科技創新作為立市之魂,一張藍圖繪到底,並一以貫之地堅持下去,才有瞭今天的成就。
誠然,科技、創新,已融入合肥的骨髓、沁入合肥的血脈,成為新時代合肥的城市氣質和獨特優勢,也為合肥的持續發展提供瞭不竭動力。
嘗到中科大帶來的甜頭,合肥一直對大院大所“孜孜以求”。從引入中國科技大學算起,到現在已擁有60多所高校、13傢中央駐肥科研機構、959傢各類研發機構、150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試驗室、5個國傢大科學工程;進入“千人計劃”的海歸人才225人,在肥工作的兩院院士86人,各類科技人員60餘萬人,入圍全國四大科教基地。
科學島風景(資料圖片)
在肥期間,臨報采訪團循著臨沂市黨政考察團的足跡,來到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得知投資10億元的合肥城市生命線工程二期已上線運行,除瞭擴大橋梁、綜合管網等服務范圍外,還對城區5.79萬部電梯安裝瞭唯一的“身份”標識並納入實時監控,將遇險救援時間縮小瞭6小時。“如果沒有協同創新平臺,類似城市生命線這樣的很多成果隻能待在論文上被束之高閣。”清華大學合肥院相關負責人說。
既要孜孜以求,也要攜手同行。合肥曾經流傳這麼一句話:“科大在天,我們在地,中間是空氣。”加強校地間的合作,打通科研與企業的“隔閡”,架起實驗室與市場的“橋梁”,加快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創新的合肥闖出瞭一條可復制、可借鑒的破題路徑,初步構建形成瞭“源頭創新—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產業創新”的創新全鏈條。
堅持高位謀劃推動。2013年出臺《關於打造創新高地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將創新型城市目標任務分解到30多個部門和縣(市)區、開發區,並納入全市目標考核體系。2017年12月18日至19日,合肥市委十一屆五次全體會議召開,奏響瞭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最強音。
深化政策體制改革。在全國率先改革科技投入體制,打破部門“藩籬”,形成以創新為核心的“1+3+5+N”政策體系,即一個政策規定,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天使投資基金三個管理辦法,自主創新、新型工業化、現代農業、服務業、文化產業五項具體政策。全面落實普惠政策,實施股權和分紅激勵試點企業170傢、激勵總額4.7億多元。
構建協同創新平臺。面向全球集聚創新要素,建設中德智能制造國際創新園、中德智慧產業園、中俄超導質子聯合研究中心等;加快與知名高校院所深入合作,建設並運行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中科院技術創新工程院、北大未名生物經濟院等新型研發機構,與北航、哈工大、廣州能源所、工信部電子5所等合作共建一批重大創新平臺。“我們正研究出臺《大院大所合作導則》,目前已形成初稿。”合肥市發改委高技處科員張傑介紹。
鳥瞰中科大先研院(資料圖片)
“去年,合肥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3.15%。而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3%就是一個標志性指標,是區分創新型城市與非創新型城市的重要分界線。”合肥市經信委科技處處長項婷婷說,今天的合肥,創新之路越走越寬。
“近者悅 遠者來”
合“肥”培育“養人”沃土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視察期間,對合肥創新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合肥這個地方是‘養人’的,培養出瞭這麼多優秀人才,是一片創新的天地。希望大傢再接再厲、更上層樓。”
今日世界,所有領域的競爭,歸根結底都是人才的競爭。
合肥堅定不移實施人才優先戰略,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搭建人才發展平臺,優化人才資源配置,推動人才創新才智充分湧流、創造活力充分釋放,真正打造近者悅、遠者來的“養人”熱土。
“2007年到2017年,是合肥快速發展的‘黃金十年’,一大批海歸學子、高端人才、科研團隊來肥逐夢。”汪競舉瞭2個被當地人“津津樂道”的例子。
人稱“哈佛八劍客”的8名博士,先後離開美國,來到合肥“科學島”,組成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的核心科研團隊。或許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國之重器”——“穩態強磁場”。距離“科學島”東北方向15公裡的一座工業產房內,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張天舒帶領他的團隊,完成瞭高端ITO靶材的中試生產。如果沒有高端ITO靶材,就沒有新型顯示產業。
“哈佛八劍客”王文超、張欣、張鈉、王俊峰、劉青松、劉靜、林文楚、任濤(從左至右)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新華社記者 郭晨 攝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是合肥既“清清爽爽”光明磊落、又“親上加親”真誠服務的新型政商關系的生動體現。
高新技術企業既“燒腦”又“燒錢”,資金瓶頸扼殺瞭無數有潛力的項目。怎樣留住這些高科技人才和高科技企業,成為考驗主政者智慧的大問題。
在合肥,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企業借助科技和金融融合政策,沒有資金顧慮,專註創新研發,快速發展成為“瞪羚企業”。
安徽咪鼠科技有限公司與合肥高新集團達成首輪300萬元投資,研發生產的鼠標徹底顛覆傳統鼠標定義,實現語音打字、語音上網、語音翻譯,銷量突破13萬隻;2017年下半年入駐中國聲谷後,速顯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累計獲得2000餘萬元天使投資,目前已與多傢知名車企達成合作,提供新一代智能液晶儀表系統解決方案……
負責運營管理中國聲谷的安徽省信息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為加快中國聲谷建設,安徽省、合肥市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強化金融創新,安徽省政府每年配套8億元專項資金用於政策兌現,安徽省、合肥市共同出資設立總規模50億元的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基金,支持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項目;另一方面堅持市場推廣,優先使用部省項目重點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協助打通企業合作渠道。
中國聲谷體驗中心。 張大崗 攝
合肥堅持全市“一盤棋”思想,全力促進產業與金融、科技與金融的融合。調整國有資本運營機構,形成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及地方金融三大控股公司,采取基金、科技金融產品、“借轉補”、事後獎補等四種扶持方式,助推企業轉型升級;設立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參股設立19支子基金,總規模87.5億元,引導基金出資17.58億元,放大4.98倍;設立市天使投資基金,總規模3.09億元,面向全球招引人才創業,已完成放款45傢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300餘人。
“圍繞產業轉型,在《安徽省人才工作10條》的基礎上,量身定制瞭《合肥市人才工作20條》,有針對性地招才引智;為擁抱大數據產業“新藍海”,設立市數據資源局,統籌全市信息化、電子政務、智慧城市、大數據、“互聯網+”等工作職能,支撐合肥市實現新一輪跨越發展;對有資金缺口的重點項目先行墊資,提供廠房建設、設備購置等‘交鑰匙’服務;圍繞‘提品質、塑形象’,連續兩年舉辦‘好品牌、好故事’大賽,開展省質量獎、星級班組和QC小組評審……”趙政表示,合肥的產業、人才、金融等政策不見得是最優惠的,但對企業而言轉型發展的導向性很鮮明,對人才而言創新發展的氛圍很“親才”,對金融機構而言與經濟相互驅動的循環很“良性”,越來越多的高質量項目、高品質人才紮根合肥,匯聚成創新合肥決勝未來的強大動力。
來源:臨沂日報

【澎湃問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tbv7jC5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